小建中汤

小建中汤
【名称】
小建中汤
【拼音】
Xiao Jian Zhong Tang
【英文】
Minor Center-Fortifying Decoction
【分类】
温里剂
【出处】
《伤寒论》
【组成】
桂枝三两,去皮 (9g) 甘草二两,炙 (6g) 大枣十二枚,擘 (6枚) 芍药六两,(18g) 生姜三两,切 (9g) 胶饴一升 (30g)
【用法】
上六味,以水七升,煮取三升,去滓,纳饴,更上微火消解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 (现代用法:水煎取汁,兑入饴糖,文火加热溶化,分两次温服)。
【功用】
温中补虚,和里缓急。
【主治】
中焦虚寒,肝脾不和证。腹中拘急疼痛,喜温喜按,神疲乏力,虚怯少气;或心中悸动,虚烦不宁,面色无华;或伴四肢酸楚,手足烦热,咽干口燥;舌淡苔白,脉细弦。
【病机】
病证因中焦虚寒,肝脾失和,化源不足所致。中焦虚寒,肝木乘土,故腹中拘急疼痛,喜温喜按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中焦虚寒,化源匮乏,气血俱虚,故见心悸、面色无华、发热、口燥咽干等。症虽不同,病本则一,总由中焦虚寒所致。治当温中补虚而兼养阴,和里缓急而能止痛。
【使用】
1. 辨证要点:本方既是温中补虚,缓急止痛之剂,又为调和阴阳,柔肝理脾之常用方。临床以腹中拘急疼痛,喜温喜按,舌淡,脉细弦为辨证要点。2. 现代运用:本方适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、慢性肝炎、慢性胃炎、神经衰弱、再生障碍性贫血、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,肝脾不和者。3. 注意事项:呕吐或中满者不宜使用;阴虚火旺之胃脘疼痛忌用。
【附方】
1. 黄芪建中汤《金匮要略》桂枝三两,去皮 (9g) 甘草二两,炙 (6g) 大枣十二枚,擘 (6枚) 芍药六两,(18g) 生姜三两,切 (9g) 胶饴一升 (30g) 黄芪一两半 (5g) 煎服法同小建中汤。功用:温中补气,和里缓急。主治:阴阳气血俱虚证。里急腹痛,喜温喜按,形体羸瘦,面色无华,心悸气短,自汗盗汗。2. 当归建中汤《千金翼方》当归四两 (12 g) 桂心三两 (9g) 炙甘草二两 (6g) 芍药六两 (18g) 生姜三两 (9g) 大枣12枚 (6枚) 擘 上六味 咀,以水一斗,煮取三升,分为三服,一日令尽。若大虚,加饴糖六两 (30g) 作汤成,内之于火上暖,令饴糖消。功用:温补气血,缓急止痛。主治:产后虚羸不足,腹中痛不已,吸吸少气,或小腹拘急挛痛引腰背,不能饮食者。3. 大建中汤《金匮要略》蜀椒二合,去汗 (6g) 干姜四两 (12g) 人参二两 (6g) 上三味,以水四升,煮取二升,去滓,内胶饴一升 (30g),微火煮取一升半,分温再服,如一炊顷,可饮粥二升,后更服,当一日食糜,温覆之。功用:温中补虚,降逆止痛。主治:中阳衰弱,阴寒内盛之脘腹剧痛证。腹痛连及胸脘,痛势剧烈,其痛上下走窜无定处,或腹部时见块状物上下攻撑作痛,呕吐剧烈,不能饮食,手足厥冷,舌质淡,苔白滑,脉沉伏而迟。
【方歌】
小建中汤芍药多,桂枝甘草姜枣和,更加饴糖补中脏,虚劳腹痛服之瘥。